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廣東探索創新商標權保護管理模式 商標權可“變現”為運營資產
2016-04-26

【商標狂人最新消息】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一份省工商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了廣東作為商標大省在商標專用權註冊和保護方面的成效:“十二五”以來,廣東商標有效註冊量從2010年底的70.05萬件增加到2015年底的165.95萬件,年均增長率18.84%,總量佔全國有效註冊量的18%,連續21年全國第一。同時,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認定與保護的馳名商標總量從2010年底的267件增加到2015年底的715件,年均增長率21.79%,持續居全國首位。截至2015年底,全省商標代理機構以4659家居全國榜首。
不僅如此,記者近日走訪了東莞、佛山等地發現,在商標權的運用和管理上,廣東也在全國率先探索出諸多創新模式,比如率先建立商標統計分析和預警系統,從而防止山寨企業“傍名牌”等問題﹔出台政策引導外向型企業運用商標打造國際品牌,為我國企業“走出去”註冊境外商標探索經驗﹔鼓勵地市進行機制創新,在全國率先對商標權質押融資給予全方位資助。

山寨產品“傍名牌”將預警

2011年,一款名為CCPO的手機出現在東莞各鎮街的手機賣場,若不仔細分辨,其店面裝修風格、手機logo設置極易讓人誤以為是東莞另一知名手機品牌“OPPO”。
“CCPO商標的藝術字體就是衝著OPPO來的。”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法務專員蘇孫潤告訴記者,當時OPPO音樂手機在國內已頗有名氣。經查,該公司發現CCPO的商標還在申請階段,便立即向工商部門提出異議,通過工商行政執法,這款CCPO手機很快就在東莞銷聲匿跡。“如果提起訴訟的話,拖上幾年都難以解決,對我們來說,品牌損失就得以千萬計了。”
事實上,OPPO的遭遇並非孤例。海天變悔天、歐神諾變歐神娜、健力寶變健力神……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商標侵權和搶註的案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專注於乳酸菌飲料市場的津威飲料食品有限公司就遇到多起類似事件,“津咸”“津戊”“津戚”“三津威一”等仿冒產品層出不窮,僅是與湖南邵陽一家食品廠關於“津威樂”商標的侵權糾紛,就從2010年持續到2014年。
為了更好地監測知名商標和公共資源被搶註的情況,佛山、東莞等地相繼建立了商標預警保護系統,將著名商標、馳名商標、高新技術企業商標、公共資源等導入系統監測,有效地協助了商標持有者提前應對侵權威脅。
據統計,從2012年建立商標預警保護系統至今,東莞共發出預警通知書2022份。而佛山則幫助海天、聯邦等一大批企業和公共資源單位應對商標搶註行為,至今發出各類提示16300多份,並在全國首創商標到期續展提示,使不少企業在商標到期前及時續展,延續了品牌價值。
“之前南海區有家企業,在進行廣東省著名商標續期時,才發現自己的商標已經過期,商標預警系統要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提前告知商標即將到期的企業,做純服務性的提示。”佛山市工商局商標廣告管理科科長張紅海告訴記者。

商標國際註冊助海外維權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步伐加快,商標侵權和搶註的現象也由國內蔓延到了國際。提及“國際打假”,日前在第二屆“中國商標金獎”頒獎大會上獲得商標運用獎的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可謂經驗豐富。
此前,一家在歐洲運營的通訊設備和手機產品的銷售公司——葡萄牙Aveicelular公司在9類手機等商品上向歐盟申請註冊“ZTC”商標,具有明顯的仿制中興品牌“ZTE”和搭便車的意圖,很多消費者誤以為“ZTC”商標是中興的子品牌,經過3年的申訴,當地官方裁定駁回該侵權商標。
中興通訊提交給第二屆中國商標金獎組委會的材料顯示,隨著中興通訊產品在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屢遭商標侵權,該公司在國際商標布局方面實施市場未到商標先行的策略,提交商標註冊申請總計約1100項,主商標“ZTE中興”和“ZTE”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或地區,實現海外產品和銷售區域的全覆蓋。
“龍頭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的同時,更加注重運用商標國際註冊構筑防御體系,以有效規避商標貿易壁壘和權屬爭議,更加敢於、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張紅海告訴記者,美的、新明珠、歐司朗等企業等先后通過協商、仲裁和訴訟等手段最終解決了商標權屬的爭議,較好地維護了已有的品牌權益及相應的市場。美的、海天、蒙娜麗莎等企業設立了專門的商標管理機構,強化商標國際註冊和海外維權全程管理。
為了引導企業積極在國外註冊和保護、運用自己的商標,打造國際品牌,佛山市歷時三年出台了《佛山市國際商標註冊資助辦法》,鼓勵企業使用馬德裡體系註冊自主商標。
“其中僅美的、海天、格蘭仕三家龍頭企業,就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個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上註冊了1000多件商標,為促進自主品牌全球化戰略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保護。”張紅海稱。

馳名商標可質押獲得貸款
作為全國商標大省,如何運用商標實現向品牌強省的轉變?從2012年廣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指導意見》,將商標品牌戰略上升為省政府發展戰略開始,廣東一直持續探索創新。
2014年,東莞市政府出台《東莞市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資助暫行辦法》,在全省率先試點商標權質押融資。“目前,東莞的馳名商標可以將它的商標質押給銀行取得貸款。”東莞市工商局副局長周錦輝告訴記者,評估商標產生的費用和質押的利息,將獲得70%的財政補貼,從而推動企業利用商標質押融資。
經過一年的運作,目前東莞引入了3家銀行參與商標質押融資,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金河田實業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獲得了共計4億元的融資貸款。“東莞市現有70多家馳名商標企業,接下來質押融資的范圍希望能擴展到全市700多家著名商標企業。”周錦輝說。
“廣東率先試點商標權質押融資,是鼓勵企業通過商標許可、質押融資等手段,將創新成果與自主品牌結合,轉化為市場效益和可運營資產。”廣東省工商局商標處處長林方透露,2015年全省商標許可合同備案3617件,商標轉讓22125件,均居全國首位。商標權融資金額達20億元,居全國前列。
廣東打擊商標侵權假冒
“十二五”以來,全省共查處侵權假冒案件47932宗,案值11.64億元,罰款5.32億元,移送司法機關案件823宗。其中,查處商標侵權案件32712宗,案值7億元,罰款3.69億元,移送司法機關案件728宗。2015年查處商標違法與侵權假冒案件4208宗。
在國務院打擊侵權假冒工作考核小組歷年工作考核中,廣東省打擊商標侵權考核項目均獲得滿分。

廣東商標情況逐個“數”
截至2015年底
◎廣東省商標有效註冊量165.95萬件 連續21年居全國首位
◎商標馬德裡國際註冊總量4550件 居全國第二
◎獲工商總局認定與保護的馳名商標總量715件 居全國首位
◎商標許可合同備案3617件 居全國首位
◎商標轉讓22125件 居全國首位
◎商標代理機構總量4659家 居全國首位

■記者觀察
中小企業應強化商標品牌意識
三角導致大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商標品牌意識淡薄,創牌能力弱,企業無心考慮註冊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也鮮少關注商標國際註冊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隻注重產品的出口,而忽視品牌的內在建設。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絕大多數企業對自身商標的海外狀態疏於監控和管理。在佛山市商標戰略辦抽樣的35家自主品牌出口企業中,僅有3家企業表示清楚商標在海外的侵權情況,其他企業均表示不清楚。在侵權方式上,有2家企業遭遇海外商標搶註,1家企業遭遇商標假冒侵權,而在商標保護措施方面,僅有1家企業採取註冊防御商標和建立維權機構,1家企業由總部設立打假專項基金,其余大部分企業應對維權的措施和准備不足。
品牌是給企業帶來溢價和增值的無形資產,而多數中小企業對自身品牌建設的關注度遠遠不夠,有的連最起碼的企業商標都沒有進行註冊,很難獲得可觀的市場價值以外的品牌溢價。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不僅事關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更事關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資料來源:南方日報